[[ ]] 404 KIDS SEE GHOSTS
13.3K subscribers
369 photos
97 videos
2 files
908 links
科技丨社科哲丨泛文化与艺术

AI, Robotics, Tools for Thoughts, Startups, Rockets, and Humans.

Blog: https://kidsseeghosts.art/
Group: @ghosttown666
Contact: @madebyblackstack
Download Telegram
关于 Zettelkasten 卡片笔记法的两本书
- Digital Zettelkasten: Principles, Methods,& Examples
- Antinet Zettelkasten

最近 Wisereads Vol. 17 分享了「Digital Zettelkasten」这本书,现在可直接在 Readwise Reader 上阅读。「Digital Zettelkasten」于 2021 年出版,作者借助数字笔记工具的流行,根据该笔记法原理,结合例子来进行数字工作流重塑和方法论演绎,并且对数字工具选择/笔记标识/笔记结构等都进行了详细介绍。

「Antinet Zettelkasten」则是另一种以原始和完全纸质形式来模拟和实践 Zettelkasten 系统的书籍,该书认为 Zettelkasten 的数字化会让该系统「魔力」丢失。

关于 Zettelkasten 的介绍我不再赘述,前面关于该系统的书籍有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以及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这些,更多生产力的内容参考引用。

Reference
- 写作生产力相关书籍
- 写作相关的文章
- 卢曼关于 Zettelkasten 原始论文
- How I use zettelkasten in roamresearch

#TfT #books
Glarity[1] 谷歌搜索双语小细节

最近发现 Glarity 在谷歌搜索界面加了个小按钮,可以将你搜索内容直接翻译成英文并跳转英文网页搜索内容。按钮只需要你向下滑动页面就能出现。

这个双语小细节确实用心辽,类似我之前分享过的全局输入框翻译动作,以及沉浸翻译插件的键入空格翻译,这种场景除了输出最多的就是搜索。

Glarity 最开始改变我谷歌双栏呈现的习惯,分配给搜索总结侧边栏,然后到我 Summarize 文章的主要工具,现在也越来越舒服。

引用链接
[1] Glarity: https://glarity.app/zh-CN
[2] 阅读输入工具的 Combo丨翻译、总结、全局和 AI: https://t.me/isaiahsystem/970
[3] AI 影响我阅读文章的方式: https://t.me/isaiahsystem/937

#AI #TfT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AI 视频搜索引擎[1]

这个网站有点爆炸,根据关键词语义搜索油管相关视频的片段内容,它能帮你总结视频内容,并且还能与视频进行对话。如果谷歌搜索拉起文本源的索引,这个网站则打算拉起视频源索引。后续还将增添 TikTok 内容源。项目开源[2]。(Source[3])

这个概念很不错,其实我之前就已经分享过 YouTube 内容搜索的 YouGlish[4],非常强,加持 AI 是必然的进化版。

引用链接
[1] AI 视频搜索引擎: https://avse.vercel.app/
[2] 项目开源: https://github.com/yoeven/ai-video-search-engine
[3] Source: https://twitter.com/xiaohuggg/status/1738435580516765958
[4] YouTube 内容搜索的 YouGlish: https://t.me/isaiahsystem/540
[5] YouTube 的使用 Combo: https://t.me/isaiahsystem/636

#AI #TfT
Feel-Good Productivity丨生产力新书

最近油管生产力博主 Ali Abdaal 推出了他的生产力新书预购,这本书宣传为让你不再为提高生产力而感动痛苦,而是 feel good. 目前预购这本书的还能加入他的专设研讨会。

引用链接
[1] Feel-Good Productivity: https://www.feelgoodproductivity.com/
[2] 关于 Zettelkasten 卡片笔记法的两本书: https://t.me/isaiahsystem/1088
[3] 写作生产力相关书籍: https://t.me/isaiahsystem/568

#TfT #Books
Roam Research 学术写作课程免费开源
https://twitter.com/LaptopLifeLisa/status/1708873385764073748

最近梳理 TfT 信源发现 Lisa-Marie Cabrelli 的 Roam 写作课程 Magical Academic Note 现在已经免费开源。这个课程主要介绍用 Roam 进行严肃写作和学术产出的神奇笔记法。作者貌似已转向 Tana.

看了下课程非常丰富和系统,对于如何组织信息/提炼想法/严肃写作都有介绍。现在这种教程参考价值在于能够对双链大纲笔记软件有深入且可平移的了解,目前这方面教程感觉很少,大纲具有天然的思考和迭代优势,后面有机会细说。只能叹 Notion/ Obsidian 这种人气产品教程太多。

引用链接
[1] Zettelkasten and LYT: https://t.me/isaiahsystem/318

#TfT
Instant Notes 2.0 预告

不知不觉使用我自己的结构笔记系统 Instant Notes(即刻笔记)已经发布 300 多篇帖子,而目前积累的待发布也有 300 多篇。太多溢出的东西了,很多东西我其实只需要发个链接,简单两句话都能说完,但是其中 Relevant 和 Reference 部分可能才是重点,以及知识补全。

所以很多时候我本来可以直接发的东西,还是纳入我的 Instant Notes 笔记系统写作,让这个「生产力震颤引擎」做功发力,然后会涌出很多东西加感受,这是我笔记系统的优势,也是对写作者的提升。最近我 Instant Notes 重新优化了,目前来说非常坚韧,我会延伸很多,可以说现在这个笔记系统算把瑞士军刀,而且我会搭配长文写作介绍,下周见。

置顶的 2023 年终节目我将在元旦发布。

引用链接
[1] Instant Notes 1.0:
https://t.me/isaiahsystem/778

#TfT
Excalidraw丨最佳视觉笔记/手绘白板工具
https://twitter.com/zsviczian/status/1742875534416036174

最近看到 Excalidraw OB/ Roam 插件作者 Zsolt Viczián 关于「How to take smart notes」书摘图示翻译成了中文,真是精致艺术品。如果关注他的「视觉化思维工作台」就会感到更惊艳,所有内容和知识陈列都用 Excalidraw 处理然后超链到各种成果视频展示。

近期我在关注和试验一种 Spatial Notes 空间笔记的东西,我上篇文章大多数插图就是试验这种笔记,能够更好的表达和传播内容,所以 Excalidraw 越用越舒服。后面会作为视觉表达的主力,再结合工具 Figma 这些。

最近也出现了很多使用 Excalidraw 展示的有趣知识,比如「关于 Ali 新书的生产力周期表」,「15 种 Advanced RAG 技术编译图」等内容都很不错。

还有自己部署的都有可以替换中文字体,Excalidraw-CN 这个中文 Excalidraw 效果比较好,可以试试。

相关链接
1 写作生产力相关书籍
2 Feel-Good Productivity丨生产力新书

#TfT
Roam Research 复兴之后丨创新、式微及其影响
https://productidentity.co/p/4-roam-research-what-comes-after

2024 年,当重新参与思考整个笔记软件复兴史,不得不回到 Roam Research,重置惊艳/狂热/式微及其持续而重要的影响力概观。这篇文章分享了 Roam 热潮之后的剖析,新一代大纲笔记界的 OG 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我的参考和观点。

Andy Matuschak 讨论过 2020 年网络笔记工具的突然兴起和加速原因,他认为这受到 Zettelkasten 在德国以外地区越来越受欢迎以及 Dynalist 进化成新一代大纲笔记软件 Roam,加持双链并普及了非线性写作和思考理念影响。这两点还算中肯,Zettelkasten 普及的这个网站分享了卢曼笔记遗产以及具体的笔记方法结构和内容,于 2013 年开始更新;这对于 Sönke Ahrens 的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涉及卢曼笔记结构也有影响,于 2017 年发布。另一点,「印象笔记」统治下的网络笔记软件昏昏欲睡,Workflowy 老牌大纲笔记软件不温不火,2016 年是个小节奏,Notion 和 Dynalist 兴起和发展,Block 可视化编写以及大纲优化。这些都催生了 Roam Research 的出现和创新,去文件夹/去结构/去分类,引入大纲加双链以及引用嵌入,重塑思考方式,普及了非线性理念,拉起笔记软件新的学习曲线。

上面文章提到 Roam 惊艳在于「它不像工具,更像是编程语言」,而且它也由小众编程语言 Clojure 创建,更加灵活。Roam 继承 Memex 的关联索引,参考 Project Xanadu 映射,基于 Zettelkasten 理念,创造出非线性时间机器。Roam Research 的大纲/双链/引用和嵌入/性能,这几个统合起来仍然震颤出独一档的记录和写作体验。这也是我这几年主力使用原因,这种亲文本设计是所有网络建造的来源,富媒体变得无足轻重。

目前来看,文档写作 Obsidian(Dynalist 作者)/视觉笔记 Heptabase/大纲双链间隔重复软件 RemNote/知识综合操作系统 Tana/人工智能笔记 MemAI,这些新一代都各有特色、优点和创新潜力,Roam 则更新停滞。但仍然的事实,亲文本处理方面,连接和纵深方式,稳定无压,这是 Roam 难得的,这也是 AI 笔记扩容时代亟需的,思考必定以某种程度回归到符号和文本,并非 Apple Notes 和纸笔系统,Roam Research 可能刚刚好。

---
The Fall of Roam

Networked thinking: a quiet cognitive revolution

Why note-taking apps don't make us smarter

相关链接
1 工具如何错误地塑造我们丨异化
2 数字花园
3 博客 2.0 时代丨知识库与数字花园

#TfT #productivity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外置快捷键盘优化我的阅读和记忆流。

我每天例行阅读会花不少时间,从鼠标到键盘空格频率,整个流程让鼠标手和拇指敲击非常僵硬,劳损。最近突然想到用自定义键盘,效果极佳。

使用的是 5 键加旋转按钮,自定义 1234 映射 RN 背诵闪卡的难度选择(针对非常熟悉和原子化的卡片)。单独「空格」映射,为阅读而生,我前面介绍我的阅读流三个容器以及瀑布流流程阅读,空格使用会非常频繁。旋转按钮映射鼠标上下平滑滚动,可以微调阅读的当前页面。

很舒服,这个只是一般自定义键盘,感觉也可以使用游戏手柄,握感和体验会更好。这种外设快捷键源于之前分享过的 Figma 快捷键灵感来源:所有演示之母(The Mother of All Demos),之前发现 Figma 确实也出了单独的产品实体快捷键盘,而自定义键盘也在设计方面出的比较多。

相关链接
1 2023我的所有信息源及其生产力模型丨容器、花园和通用生产流范式
2 键盘快捷键丨历史/习惯与游戏

#tools #tft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Speech-to-Roam 丨Roam 语音转文本/调用 AI 与笔记对话插件 #TfT
明显,我是个快乐的采集者。#TfT
Readwise Reader + Glarity

目前最舒服的阅读方式,文章、书籍、视频,爆炸好用。信息处理比信息阅读更重要,这是我热爱技术的原因。#TfT
全局 AI Copilot

现在 AI Copilot 越来越舒服,响应也很快,成熟太多了。图示是我使用 Glarity AI 在 RemNotes 中处理一些单词和内容记忆,比起 RN 自带的 AI 舒服很多。记忆的本质在我看来是神经连接,刻录和提取过程,AI 在辅助记忆过程中可以与你对话和提供各种意义连接,更多的触发神经亮区,达到记忆效果。

之前都介绍过,不过这种全局 AI Copilot 目前确实非常实用了。弥补了太多软件没有加持 AI 的不足,尤其常用工具和笔记软件,划取使用体验极好。搜索、解释、翻译、总结,太多工作流程中的轻量 AI 使用场景,而这就是全局副驾驶的功能作用。加上条,目前我阅读系统、记忆系统都可以很好的融入这些,但真正写作和处理文本时,GPT3.5 API 很受限,深度补充/思考发散/溯源求证都需要更好的模型,这个时候直接用 GPT4 和 Perplexity 会好很多,多模型交叉使用和佐证是使用 AI 条例之一。

目前体验最好的个人感觉还是 Glarity,非常干净优雅,以前分享过的 Sider/ Monica 现在也非常强了,功能都非常丰富,比如全局输入框调用(我之前叫做 Notion AI 系插件),现在基本都有,按需使用。

相关链接
0 通用生产流范式(General Workflow Paradigm)
1 AI 影响我阅读文章的方式
2 阅读输入工具的 Combo丨翻译、总结、全局和 AI
3 Chat-GPT 全局网页侧边栏插件丨调用重器

#AI #RSS #SRS #TfT
Roam Heatmap丨我所有笔记的热力图
https://twitter.com/dagulf795/status/1777216539844100446

太舒服了,图片是我 Roam Research 2020 年以来的所有笔记热力图,从第一行 2024 年依次到最后的 2020 年展示,颜色越深表示当日笔记量越大。

随着 2023 年我的 RSS 日常阅读以及信息内容增大,近两三年成为我笔记密度和数量最大的时候,几乎没有间断。采集、栽培(Cultiver)和收割,这是 Roam 中我的数字资产执行痕迹。我认为 Roam 仍然是目前最好的思维工具,至于我同时还在用的 Notion 以及偶尔用的 Obsidian,它们的相关功能只是越来越突出,而软件的某种「不可能三角之思维」仍是倾向 Roam,纯粹的思考体验。

这个热力图由 X 友 Felix Stocker 创建,目前还是 Retool 上搭建的网页版本。现在作者已经在尝试上架 Roam Depot,而商店目前只有关于某个关键词页面的热力图展示,所以很值得期待。

相关链接
1 Roam Research 复兴之后丨创新、式微及其影响
2 数字花园

#TfT #PKM
Notion 创始人 Ivan Zhao 登上福布斯封面
$10 Billion Productivity Startup Notion Wants To Build Your AI Everything App

最近 Notion 联合创始人兼 CEO Ivan Zhao 登上了福布斯每日封面,Notion 以百亿价值初创公司打造 AI Everything 应用的姿态入选福布斯 AI 50 报道栏目。

前不久 Notion 宕机也算预示了这家公司的爆裂生长,目前 Notion 用户数正接近 1 亿,据福布斯估计,Notion 去年收入已经达到 2.5 亿美元。Notion 是 Ivan Zhao 价值体系和创作欲的客体,创始人坚定的愿景就是打造一款类似乐高的软件编辑器,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创建作品集/任务跟踪器/服务数据库等,组合的艺术。

目前 Notion 基于 GPT-4/ Anthropic/ Claude 以及其它开源模型构建的 AI 问答机器人仍然是生产力赛道的 TOP 级应用,文本与 AI,思维和程序的契合。Notion 是人工智能浪潮的赢家,伴随其野心越来越大的收购和其它产品将推出,Notion 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和企业提供服务,Ivan Zhao 估计 Y Combinator 的一半企业都在使用 Notion,而对于个人知识管理和简单项目处理这些已成为 Notion 基础。

Notion 现在算作为我创作流的二阶工具,协作、展示和陈列。而 Block 的数字乐高理念仍然是现代组合拼贴的精致艺术显现,极简原子化观念的具象,确实会洗牌整个行业越来越大的市场,挑战微软和谷歌的工具套地位。

相关链接
1 My ToolBox
2 Notion 博客搭建

#TfT #Starup
Voicenotes丨AI 加持的语音笔记记录软件
https://voicenotes.com/?via=yandhi

最近入了款 AI 语音笔记软件 Voicenotes,它完全迭代了我的灵感笔记采集以及某些特定工作流的内容记录场景,号称最聪明的笔记采集工具,由 Buy Me a Coffee 的作者 Jijo Sunny 建造。

Voicenotes 可以无压记录任何语音并转述文本,你可以使用内置 AI 总结/分重点/理待办/生成推文和博客内容等。其中的个性化 Ask my AI、搜索系统以及每条语音的 Related notes 完全可以将你的灵感内容和输入统纳链接起来,邓布利多的冥想盆(Pensieve)这里再次显喻。

整体而言,Voicenotes 极简丝滑的风格/多端输入的场景/标签链接的整合都深得我心,尤其我这种每天充满大量信息噪音、输入倦怠、呓语和回响的状态,太需要无压卸载了,这也是我上次分享「Speech to Roam」插件那么欣喜的原因。目前我正在简单记录,晚上复盘时间完全使用 Voicenotes,太适合日记和个人状态评估了,以及某些交谈和重要会话都无压整理,完全的升级版「通义听悟」和「AudioPen」。

我比较看好这个笔记软件,已经放置手机底部停靠栏。目前入的 Voicenotes Believer 终身使用 50 刀,本身月付 10 刀,感兴趣可以入个终身,现在每月 AI Chatbot 都 20 刀,Voicenotes 还加持的 GPT4。记得可以通过分享上面我这种自己的 refer 链接以获取佣金。

相关链接
1 Speech-to-Roam丨Roam 语音转文本/调用 AI与笔记对话插件
2 为什么你应该开始用 ChatGPT 写日记|做笔记(Prompt 和自动化)

#TfT #AI
我的移动端工具坞

最近我的手机底部工具栏是这样,极度舒适。过去我一直将手机去生产力化,现在伴随我生活状态流动,技术/ AI 的发展和我工作流搭建,移动端生产力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手机非常核心的生产力工具就四个,Voicenotes,基本算我移动端主要输入方式「采集」;Roam 现在的移动端应用程序也越来越舒服,响应速度和搜索都变多更加便捷,这才是真正自己的第二大脑,非常适合携带和辅助记忆;ChatGPT,无论现在的智能玩具如 Rabbit R1 多先进,去芜存菁后还是 AI+移动载体的方式,而手机将成为最终终端;Arc,是我手机端替代 Perplexity 和 Safari 的存在,只能说太优雅辽。

移动端是电脑工作台的延伸,场景并发的补充。主要体现在知识和内容的采集和消费两端,当你越便捷的收集和处理,搜索和提取时,移动端生产力效益越高,它还辅助场景并发时的处理,而这条内容即是我在电脑和手机上共同编辑完成。

近未来 AI 时代的智能终端载体、IA 智能增强还得是手机。

相关链接
界面丨我如何丝滑地拉起我所有互联网界面和内容

#TfT #AI
一篇 PKM 与 AI 结合的最新研究论文
Creating Automatic Connections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最近一位 X 佬在 Springer Nature 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个人知识管理(PKM)与大型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集成的 AI 应用研究。作者参考了很多笔记软件如 RR 这些,在论文主页 Notes 可以查看,主要提到了 Tana AI 助手的文本探索、Obsidian 图谱和 Readwise 的 AI 应用等,利用 AI 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轻松拉起整个知识图谱节点的研究。

这篇论文有个在线版本可以直接查看,论文还参考了 47 条书籍文献,如前两条 Sönke Ahrens 的聪明笔记和第二大脑书籍参考,以及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研究引用,可在主页查看

这篇论文基本踩到了我的「发布癖」上,PKM 与 AI 的交媾,诞出人类智识意义上的放大和命题延伸,即我前面提到过的 IA(intelligence amplification),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领域。

这里几篇我喜欢的关于工具的技术文章,再分享。这个领域我还比较期待两位 K 神的研究分享,Karpathy 和 Kepano.

- Andy Matuschak 关于革命性思维工具的理解:How can we develop transformative tools for thought?

- Roam Research 白皮书 Roam White Paper.

- 没有银弹丨Fred Brooks 关于软件开发困难论述的经典论文

相关链接
1 Roam Research 复兴之后丨创新、式微及其影响
2 Intelligence Amplification
3 工具如何错误地塑造我们丨异化
4 On shortification of "learning"丨学习的简化
5 博客 2.0 时代丨知识库与数字花园

#TfT #AI
Obsidian Cult
https://survey.stackoverflow.co/2024/technology#most-popular-technologies-office-stack-sync-learn

根据 Stack Overflow 2024 开发者调查(2024 Developer Survey)显示,异步类工具(Asynchronous tools),Obsidian 现在越来越受欢迎,并且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都表示不会再轻易切换工具。

这篇报道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关注。

#tft #tools
Little Language Lessons
https://labs.google/lll/en

最近谷歌创意技术专家推出的基于 Gemini 最新模型的实验作品 Little Language Lessons,用 AI 驱动学习语言。

它主要由 3 部分微型学习实验场景组成。Tiny Lesson:随时学习单词、句子和用法; Slang Hang:学习母语使用者的习惯;Word Cam:直接 AI 驱动的识图识场景教语言功能。作者在介绍文档中给出了提示这些提示词,可以拿来自己学习。

这个玩具确实非常精美、有趣,值得使用。现在学习可选择场景太多了,间隔重复、沉浸翻译、语音对话、AI 生成,学吧。

最近 Notion CEO 提到 Notion = Lego + Al + tools for thought,同时能驾驭这三者的人很少,对这三者感兴趣和深耕的也不多。我倒是觉得 Google 有这个调性,各种分支的实验作品,以及 Steven Johnson 领导的 NotebookLM,作为 AI 驱动的思维工具,称得上也非常好用。

相关链接
介绍文档:How It’s Made: Little Language Lessons uses Gemini’s multilingual capabilities to personalize language learning

#tft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