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了,id 改回来后,现在好了!
Telegram
404 [[ ]] KIDS SEE GHOSTS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3167440
详细介绍了下关于RSS订阅和twitter list 订阅方式 #Original #productivity
详细介绍了下关于RSS订阅和twitter list 订阅方式 #Original #productivity
生产力概念模型大聚合(Productivity Patterns)
这个网站收集了近 300 个生产力概念/模型/范式,包括我们熟悉的 PKM/ZK/PARA/LYT/Digital Garden/GTD 等等。可以了解学习和形成自己的惯习。
Reference
心智模型和元认知框架的汇总网站 TOOLBOX
#productivity
这个网站收集了近 300 个生产力概念/模型/范式,包括我们熟悉的 PKM/ZK/PARA/LYT/Digital Garden/GTD 等等。可以了解学习和形成自己的惯习。
Reference
心智模型和元认知框架的汇总网站 TOOLBOX
#productivity
GitHub
#productivitypatterns • spatialresearch
personal (documents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 = personal workflow management
兜售下我的时间管理策略
最近几个月的实践,重新更新和稳定了我的时间管理方法。从马斯克 Time Block 到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然后 Toggl Track 工具的时间追踪辅以时间块组合,再到现在回归番茄钟的时间块辅助以时间追踪。
如图,我在 Roam 中使用 SmartBlock 时间计算插件制定的「番茄园」时间块记录法,点击种子按钮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是个好方法,现在感悟是还是适合慢节奏,有点时代局限,所以只是辅助。时间块处理时间是实在的,我一个 Time Block 90 分钟,这个时间块里我会安排几个任务也可能只有一个,将状态永远控制在一个时间期限内发力。
最后再分享大家我一个小习惯:我网页一直挂着另一个番茄钟插件 Marinara,用于每 30 分钟提醒休息 5 分钟,步行/喝水/运动,这是我在一篇研究中看到,久坐后休息的最佳间隔,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糖。Rx for prolonged sitting: A five-minute stroll every half hour.
Reference
SmartBlock Time Calculator
Toggl Track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工具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汇总
番茄钟工作法的利弊
关于游戏丨订阅服务与游戏化
#productivity #game
最近几个月的实践,重新更新和稳定了我的时间管理方法。从马斯克 Time Block 到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然后 Toggl Track 工具的时间追踪辅以时间块组合,再到现在回归番茄钟的时间块辅助以时间追踪。
如图,我在 Roam 中使用 SmartBlock 时间计算插件制定的「番茄园」时间块记录法,点击种子按钮
🌱 Cultiver
就种出一颗番茄并自动放置一颗种子,循环,一天下来就有个番茄园了。最近想法,时间限制是游戏化的一部分,乐趣产生。这个番茄园即是我时间管理部分元素游戏化的成果(上次有哥们儿发 WHY GAMIFICATION IS BULLSHIT,这次严谨表达下)。设置如下(SmartBlock):- #SmartBlock POMO
- {{[[POMO]]: 90}}
- {{🌱 Cultiver:SmartBlock:POMO}}
以一颗种子开始: {{🌱 Cultiver:SmartBlock:POMO}}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是个好方法,现在感悟是还是适合慢节奏,有点时代局限,所以只是辅助。时间块处理时间是实在的,我一个 Time Block 90 分钟,这个时间块里我会安排几个任务也可能只有一个,将状态永远控制在一个时间期限内发力。
最后再分享大家我一个小习惯:我网页一直挂着另一个番茄钟插件 Marinara,用于每 30 分钟提醒休息 5 分钟,步行/喝水/运动,这是我在一篇研究中看到,久坐后休息的最佳间隔,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糖。Rx for prolonged sitting: A five-minute stroll every half hour.
Reference
SmartBlock Time Calculator
Toggl Track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工具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汇总
番茄钟工作法的利弊
关于游戏丨订阅服务与游戏化
#productivity #game
关于如何写作丨主题分享
Søk& Skriv,今天发现的比较爆炸网站,教你如何提高学术写作和信息素养,我频道也一直在分享这两主题。这是几个大学图书馆加大学哲学系合作的学术写作项目。写作,高级搜索(即我们熟悉的布尔搜索等),以及资源处理等。
关于写作相关内容,前期分享的聚合顺便梳理:
写作生产力相关书籍
关于写作相关文章
A Reading List for Writers
一篇科学写作的文献
文章:如何更有想象力的写作
写作的功能丨卸载/遗忘/疗愈
Reference
搜索引擎终极索引
#productivity
Søk& Skriv,今天发现的比较爆炸网站,教你如何提高学术写作和信息素养,我频道也一直在分享这两主题。这是几个大学图书馆加大学哲学系合作的学术写作项目。写作,高级搜索(即我们熟悉的布尔搜索等),以及资源处理等。
关于写作相关内容,前期分享的聚合顺便梳理:
写作生产力相关书籍
关于写作相关文章
A Reading List for Writers
一篇科学写作的文献
文章:如何更有想象力的写作
写作的功能丨卸载/遗忘/疗愈
Reference
搜索引擎终极索引
#productivity
www.sokogskriv.no
Writing | Search & Write
Learn about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academic writing
公众号 Markdown 自动排版 丨Substack 风格
昨天重新排版了发布内容,发现 Substack 的排版简约粗暴很舒服,顺便结合 AI 简单修改个 Markdown CSS,Substack like 极简风格,可以直接贴在公众号。(链接)
排版的中英文两端对齐是个问题,缩小字符间距可以解决。以及中英文的空隙一些排版小知识,之前也有分享供参考。
目前在用 MD 排版工具 markdown.com.cn,其它排版工具:
https://doocs.github.io/md/
https://knb.im/mp/
https://wechat.bmpi.dev/
Reference
关于中文标点符号「直角引号」
文字排版相关知识
前面撸的 Inoreader 卡片视图样式
#productivity #CSS
昨天重新排版了发布内容,发现 Substack 的排版简约粗暴很舒服,顺便结合 AI 简单修改个 Markdown CSS,Substack like 极简风格,可以直接贴在公众号。(链接)
排版的中英文两端对齐是个问题,缩小字符间距可以解决。以及中英文的空隙一些排版小知识,之前也有分享供参考。
目前在用 MD 排版工具 markdown.com.cn,其它排版工具:
https://doocs.github.io/md/
https://knb.im/mp/
https://wechat.bmpi.dev/
Reference
关于中文标点符号「直角引号」
文字排版相关知识
前面撸的 Inoreader 卡片视图样式
#productivity #CSS
文案风格指南:中英混排和标点符号的用法
今天有朋友分享这篇中英文书写排版相关内容,非常详尽/专业,目前算接触到的最全内容,值得阅读和学习。(@tingtalkme)
中英文排版不多说了,空格视觉处理很多人基本没有,就像阅读文本时音律失去节奏,让人不适,公开发布的文本内容很有必要提高下排版处理细节。
Reference
「少数派创作手册」风格指南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
关于公众号自动排版以及中文排版相关内容
#productivity
今天有朋友分享这篇中英文书写排版相关内容,非常详尽/专业,目前算接触到的最全内容,值得阅读和学习。(@tingtalkme)
中英文排版不多说了,空格视觉处理很多人基本没有,就像阅读文本时音律失去节奏,让人不适,公开发布的文本内容很有必要提高下排版处理细节。
Reference
「少数派创作手册」风格指南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
关于公众号自动排版以及中文排版相关内容
#productivity
庭说
文案风格指南:中英混排和标点符号的用法
评价一个科技媒体或者设计师是否专业,我会看中英文之间是否空一格,因为美好的文字值得用更优雅更干净的方式呈现。
Perplexity.AI 搜索引擎大更新
最近 AI 搜索引擎 PerplexityAI 宣布了其 260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也迎来一波大更新,支持学术/ Wolfram Alpha/ YouTube/ Reddit/新闻等特定来源的索引整合成答案,支持保存问答线程,以及 GPT4 引擎处理,现在需要账号登录,可以更加定制化使用。
Perplexity.AI,我们去年 12 月份就伴随 ChatGPT 的热度分享过,重新发明搜索引擎的初阶模型,后面出现 NewBing,这种生成式/合成搜索引擎(synthesis engines)确实让人振奋,AI 也会在搜索方面有更大作为。目前 PerplexityAI 这波算结合传统搜索和生成式合成搜索的典型。我现在常驻使用 NewBing,大家可结合自己使用习惯择取,更加期待后面谷歌入场的大乱斗。
就像选择自己的笔记工具一样,AI 或者搜索引擎工具使用也可以固定自己习惯,不然易陷入一种个人生产力的索洛悖论( Solow Paradox),技术的提高却使得生产力延宕,称为 Productivity Porn 也好,或者生产力反噬也好,现代技术使用仍需要更多「分心」。
Reference
搜索引擎终极索引
工具致瘾丨Productivity Porn
#tools #productivity
最近 AI 搜索引擎 PerplexityAI 宣布了其 2600 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也迎来一波大更新,支持学术/ Wolfram Alpha/ YouTube/ Reddit/新闻等特定来源的索引整合成答案,支持保存问答线程,以及 GPT4 引擎处理,现在需要账号登录,可以更加定制化使用。
Perplexity.AI,我们去年 12 月份就伴随 ChatGPT 的热度分享过,重新发明搜索引擎的初阶模型,后面出现 NewBing,这种生成式/合成搜索引擎(synthesis engines)确实让人振奋,AI 也会在搜索方面有更大作为。目前 PerplexityAI 这波算结合传统搜索和生成式合成搜索的典型。我现在常驻使用 NewBing,大家可结合自己使用习惯择取,更加期待后面谷歌入场的大乱斗。
就像选择自己的笔记工具一样,AI 或者搜索引擎工具使用也可以固定自己习惯,不然易陷入一种个人生产力的索洛悖论( Solow Paradox),技术的提高却使得生产力延宕,称为 Productivity Porn 也好,或者生产力反噬也好,现代技术使用仍需要更多「分心」。
Reference
搜索引擎终极索引
工具致瘾丨Productivity Porn
#tools #productivity
概念和心智模型大聚合
Mental Models for Startup Founders
最近看到个创业博主分享了 65 种以上适用于初创公司和商业相关的心智模型。他的这个博客也非常炸裂,在用 Obsidian Publish 维护了一个数字花园分享其它知识,以及有个 Twitter Threads 页面分享他在推特的主题输出,这主页和内容呈现属实是比较理想的「数字花园」管理了。
前面也分享过有趣的模型,这条就作为概念和心智模型聚合的主题:
100 余种心智模型和元认知框架的汇总网站
生产力概念模型聚合(ProductivityPatterns)
产品管理的三种心智模型(src @talkjfh)
Awesome Concepts
Awesome Mental Models
Reference
Quartz丨Obsidian Publish 的开源替代
#productivity
Mental Models for Startup Founders
最近看到个创业博主分享了 65 种以上适用于初创公司和商业相关的心智模型。他的这个博客也非常炸裂,在用 Obsidian Publish 维护了一个数字花园分享其它知识,以及有个 Twitter Threads 页面分享他在推特的主题输出,这主页和内容呈现属实是比较理想的「数字花园」管理了。
前面也分享过有趣的模型,这条就作为概念和心智模型聚合的主题:
100 余种心智模型和元认知框架的汇总网站
生产力概念模型聚合(ProductivityPatterns)
产品管理的三种心智模型(src @talkjfh)
Awesome Concepts
Awesome Mental Models
Reference
Quartz丨Obsidian Publish 的开源替代
#productivity
Inverted Passion
Mental Models for Startup Founders
Hi, I’m Paras Chopra, founder Wingify, a SaaS company known for its market-leading A/B testing product VWO. These days I’m running Lossfunk. This freely accessible online book contains what I learned while bootstrapping my multimillion dollar, profitable…
数字花园.
数字花园可以说是一种被炒起来的概念,专注它有意义解释的话,它是个人思考模型的数字化呈现(这里排除纯策展收集的内容数字化)。某种传统来说思考方式是私人的,但在当下的互联网风气导致下这种数字化呈现越来越繁荣,内容也越来越芜杂,超出了思考的表达,成了某种数字资产(assets)的展示集合,而它实际的作用非常有限。(尤其对读者而言)
首先,这种兴起伴随笔记工具技术的出现和普遍化(2007年的标签、2019的笔记软件双链特性),以及图谱展示,让个人的思考呈现出似乎更具象的内容,这是技术赋魅;其次是目前互联网创作,尤其在流行的 creator economy 互联网风气下的展开,大家更习惯暴露,裸出,每一个 influencer 都可以说有某种程度的「露阴癖」,他们巴不得将自己所有可以被消费的东西转化为观看和数据(包括包皮垢),这意味着从材料到生产的完成都倾向于完全暴露,比如我之前提到的从开始的信息源,到我创作的材料,阅读的文章,到我写作方式,最后某种作品,从一开始就已经处于故意暴露状态。这种风气盛行,导致数字花园成了被暴露/观看最直接的集散地,然后变得流行,人人巴不得都有个数字花园。
问题在于这种「公开」对作者自己而言,功能有限,甚至被反噬呈现负功能,思考不是从外,而是从内。其次,这些都不是真正作品展示,真·作品/成果是完成并完全独立于作者的存在,不是还能随意修改的,不是你的常青笔记,它们都不叫作品,无论你呈现的思考多么独特。
朋友问:那么数字花园需要被公开吗?私有的理由是,可能写下来的内容并非是那种有价值的内容,可能就是碎片化的想法;公开化的理由是,想要获得反馈(不是被认同,而是探讨)。
第一个问题,需要公开吗?我不会把我的 permanent notes 公开,它们非常脆弱,这些可以说是大脑的神经元,神经簇,塑造我的思考方式和我本身。如果你意识到你的笔记有样的功能,就别公开了(与你提到的恰恰相反,真正的重器是不轻示于人的)。第二,如果你需要反馈,探讨,诱引的话,可以公开类似知识库的内容,你 curate 的东西,这种完全可以展出,这种信息或者知识毫无壁垒。
也或许上面第二种才是数字花园的本来意义,繁荣的展览,移植和嫁接都只是让花园成为花园,更丰富的展示。而我强调的数字花园,更像是 Thoughts Garden,你思考生长的痕迹,这种请让它完全从内生长,当它可以独立于你而存在的时候就可以释放和公开了(即作品)。而一般的数字花园(digital garden)并没有多少内涵定义,更像是你所有的数字资产,「外脑」东西的公开,作为供搜索的知识内容库。(而我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这种内容上)
Reference
数字花园(Digital Garden)简史
一个关于数字花园的 Github 汇总
数字时代的三座生产力花园
博客 2.0 时代丨知识库与数字花园
非线性阅读
可视化图谱
一个创业博主的数字花园
Roam Research 中的数字花园概念应用
Quartz丨Obsidian Publish 的开源替代
#thoughts #productivity
数字花园可以说是一种被炒起来的概念,专注它有意义解释的话,它是个人思考模型的数字化呈现(这里排除纯策展收集的内容数字化)。某种传统来说思考方式是私人的,但在当下的互联网风气导致下这种数字化呈现越来越繁荣,内容也越来越芜杂,超出了思考的表达,成了某种数字资产(assets)的展示集合,而它实际的作用非常有限。(尤其对读者而言)
首先,这种兴起伴随笔记工具技术的出现和普遍化(2007年的标签、2019的笔记软件双链特性),以及图谱展示,让个人的思考呈现出似乎更具象的内容,这是技术赋魅;其次是目前互联网创作,尤其在流行的 creator economy 互联网风气下的展开,大家更习惯暴露,裸出,每一个 influencer 都可以说有某种程度的「露阴癖」,他们巴不得将自己所有可以被消费的东西转化为观看和数据(包括包皮垢),这意味着从材料到生产的完成都倾向于完全暴露,比如我之前提到的从开始的信息源,到我创作的材料,阅读的文章,到我写作方式,最后某种作品,从一开始就已经处于故意暴露状态。这种风气盛行,导致数字花园成了被暴露/观看最直接的集散地,然后变得流行,人人巴不得都有个数字花园。
问题在于这种「公开」对作者自己而言,功能有限,甚至被反噬呈现负功能,思考不是从外,而是从内。其次,这些都不是真正作品展示,真·作品/成果是完成并完全独立于作者的存在,不是还能随意修改的,不是你的常青笔记,它们都不叫作品,无论你呈现的思考多么独特。
朋友问:那么数字花园需要被公开吗?私有的理由是,可能写下来的内容并非是那种有价值的内容,可能就是碎片化的想法;公开化的理由是,想要获得反馈(不是被认同,而是探讨)。
第一个问题,需要公开吗?我不会把我的 permanent notes 公开,它们非常脆弱,这些可以说是大脑的神经元,神经簇,塑造我的思考方式和我本身。如果你意识到你的笔记有样的功能,就别公开了(与你提到的恰恰相反,真正的重器是不轻示于人的)。第二,如果你需要反馈,探讨,诱引的话,可以公开类似知识库的内容,你 curate 的东西,这种完全可以展出,这种信息或者知识毫无壁垒。
也或许上面第二种才是数字花园的本来意义,繁荣的展览,移植和嫁接都只是让花园成为花园,更丰富的展示。而我强调的数字花园,更像是 Thoughts Garden,你思考生长的痕迹,这种请让它完全从内生长,当它可以独立于你而存在的时候就可以释放和公开了(即作品)。而一般的数字花园(digital garden)并没有多少内涵定义,更像是你所有的数字资产,「外脑」东西的公开,作为供搜索的知识内容库。(而我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这种内容上)
Reference
数字花园(Digital Garden)简史
一个关于数字花园的 Github 汇总
数字时代的三座生产力花园
博客 2.0 时代丨知识库与数字花园
非线性阅读
可视化图谱
一个创业博主的数字花园
Roam Research 中的数字花园概念应用
Quartz丨Obsidian Publish 的开源替代
#thoughts #productivity
Maggieappleton
A Brief History & Ethos of the Digital Garden
A newly revived philosophy for publishing personal knowledge on the web
Obisdian 如何实现优雅的大纲笔记效果
Demystifying Obsidian’s Outlining Superpowers
TfTHacker 这篇文章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如何用 OB 内置扩展功能以及插件实现软件内编辑的大纲效果,实际效果非常舒服,可以折叠 Bullet 或者点击大纲线,缩进以及 Zoom 呈现出面包屑的聚焦效果,确实很强。
我现在仍然喜欢使用大纲笔记软件,它的多层级确实符合思考习惯,层层递进以及变体树状图的嵌套包含;加上它每个 Bullet 样式就是某种原子概念,这不仅符合各种笔记方法论的概念也对写作过程起到了解压和束约的作用,不至于过于混乱。大纲就是一块粗糙的画布。
还有个有趣点是「段落之间留白换行还可以产生区隔的效果」,Tana 和 Remnote 都自带这种效果(下面一段 css 用于 Roam 可实现),它就像一个个漂浮的「思维岛」,可以专注每一块文本的深耕,这很有趣。(以及 node 的玩法)
Reference
TfTHacker 等生产力方面的工具魔导师
使用 RemNote替换 Supermemo/ Anki
关于笔记工具的选择
#tools #productivity
Demystifying Obsidian’s Outlining Superpowers
TfTHacker 这篇文章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如何用 OB 内置扩展功能以及插件实现软件内编辑的大纲效果,实际效果非常舒服,可以折叠 Bullet 或者点击大纲线,缩进以及 Zoom 呈现出面包屑的聚焦效果,确实很强。
我现在仍然喜欢使用大纲笔记软件,它的多层级确实符合思考习惯,层层递进以及变体树状图的嵌套包含;加上它每个 Bullet 样式就是某种原子概念,这不仅符合各种笔记方法论的概念也对写作过程起到了解压和束约的作用,不至于过于混乱。大纲就是一块粗糙的画布。
还有个有趣点是「段落之间留白换行还可以产生区隔的效果」,Tana 和 Remnote 都自带这种效果(下面一段 css 用于 Roam 可实现),它就像一个个漂浮的「思维岛」,可以专注每一块文本的深耕,这很有趣。(以及 node 的玩法)
/ More room /
.rm-block > .rm-block-main:has(.roam-block > span:empty) > .controls {
display: none;
}
以前使用 Supermemo 还有段大纲 css(没找到了),所以后来才比较喜欢使用 Remnote 这种直接的大纲编辑软件来处理记忆。Reference
TfTHacker 等生产力方面的工具魔导师
使用 RemNote替换 Supermemo/ Anki
关于笔记工具的选择
#tools #productivity
Medium
Demystifying Obsidian’s Outlining Superpowers
An Obsidian Guide for the Outliner
界面
今天翻到我古早时候的 WOW 游戏 UI 界面设置,关于美化、插件和监控。我在「工具致瘾」那期提到了这种磨刀现象,数字生成力输出与游戏内机制输出类似,有时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与主线任务背离的前置设置,这是极易沉迷和耗费的过程。
其实已有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索洛悖论( Solow Paradox),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率增长却放缓甚至下降的现象(现在 AI 发展也可以观察到),我称为生产力延宕,算滞缓的生产力震颤。
Reference
工具致瘾丨Productivity Porn
提到的索罗悖论
生产力震颤
#productivity #game
今天翻到我古早时候的 WOW 游戏 UI 界面设置,关于美化、插件和监控。我在「工具致瘾」那期提到了这种磨刀现象,数字生成力输出与游戏内机制输出类似,有时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与主线任务背离的前置设置,这是极易沉迷和耗费的过程。
其实已有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索洛悖论( Solow Paradox),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率增长却放缓甚至下降的现象(现在 AI 发展也可以观察到),我称为生产力延宕,算滞缓的生产力震颤。
Reference
工具致瘾丨Productivity Porn
提到的索罗悖论
生产力震颤
#productivity #game
生产力玩家至暗时刻:
1. Twitter API 被马斯克限制,RSS 完全失效
2. 朋友对自己喜欢并安利的软件不感兴趣
3. 氪金了 hepta,信心满满地准备用白板大干一场,发现没什么卵用
4. 白嫖的 Trial/ Credit Balance 被收回
5. 为实践 Antinet Zettelkasten 系统买了一堆纸质便签,发现还是数字化工具方便
6. 尝试笔记软件 Depot 所有 CSS 主题后发现还是默认主题顺眼
7. 保存了大量摘录/文献笔记/ Fleeting Notes,但都没用上
8. 批量预制的 Flash Card 没有兴趣阅读/断签 SRS 软件,发现闪卡记忆量疯狂积压
9. 践行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没有坚持超过 3 天
10. 任务管理制定一长串 TODO list,最多只完成 3 个
11. 在生产力群争论 All in one 没有达成共识
12. 看到少数派又分享万字长文的个人「终极知识管理指南」
13. 喜欢的效率工具突然停更/被收购/被 DISS/创始人风评不佳/当发现 Cult 是个贬义词
14. 自认为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流/知识/项目/时间管理体系,但没有实际产出
15. 被他嘲差生文具多
16. 从不标榜生产力的博主出活比你还快
#RSS #PKM #SRS #productivity
1. Twitter API 被马斯克限制,RSS 完全失效
2. 朋友对自己喜欢并安利的软件不感兴趣
3. 氪金了 hepta,信心满满地准备用白板大干一场,发现没什么卵用
4. 白嫖的 Trial/ Credit Balance 被收回
5. 为实践 Antinet Zettelkasten 系统买了一堆纸质便签,发现还是数字化工具方便
6. 尝试笔记软件 Depot 所有 CSS 主题后发现还是默认主题顺眼
7. 保存了大量摘录/文献笔记/ Fleeting Notes,但都没用上
8. 批量预制的 Flash Card 没有兴趣阅读/断签 SRS 软件,发现闪卡记忆量疯狂积压
9. 践行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没有坚持超过 3 天
10. 任务管理制定一长串 TODO list,最多只完成 3 个
11. 在生产力群争论 All in one 没有达成共识
12. 看到少数派又分享万字长文的个人「终极知识管理指南」
13. 喜欢的效率工具突然停更/被收购/被 DISS/创始人风评不佳/当发现 Cult 是个贬义词
14. 自认为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流/知识/项目/时间管理体系,但没有实际产出
15. 被他嘲差生文具多
16. 从不标榜生产力的博主出活比你还快
#RSS #PKM #SRS #productivity
刻了个我生产力「五幻神」,这么久以来一直非常丝滑/高强度使用的工具系统,基本没变过。这在我之前提过的通用生产流范式(General Workflow Paradigm)中有分享。(AI/RoamResearch/Remnote/Inoreader/ReadwiseReader)
Reference
五幻神图式
RemNote 替换 Supermemo/ Anki
Readwise Reader
#productivity
Reference
五幻神图式
RemNote 替换 Supermemo/ Anki
Readwise Reader
#productivity
[[ ]] 404 KIDS SEE GHOSTS
Photo
界面丨我如何丝滑地拉起我所有互联网界面和内容
图片
最近很喜欢我的工作面板/操作界面/魔法窗口,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下我如何使用轮盘呼出和各种瀑布流界面拉起我所有互联网内容。
核心工具:Quicker(WIN)/ Sankki 闪击工作台/ Listary
如图,界面核心包括「常用工具」陈列和呼出,「本地软件文件」搜索和处理,「常用网址」瀑布流展示,「常用文本/ Prompt」拉出和使用。当然,这些都是全局拉起,随时调用,极度丝滑,而这几个板块都是目前必不可少的互联网调用「界面」。
「常用工具」陈列和呼出
这是主面板拉起的常用工具,使用 Quicker 圆盘功能,我设置右键长按呼出拉选,非常丝滑。
常用工具包括我阅读系统的三个 RSS 容器:Inoreader/ Reddit/ X,以及 RWR 这些,输出系统平台如 Telegram/ Substack/公众号,记忆系统如 RemNote/多邻国,这些都是日开常用。但我的笔记优先级更高,已经固定在工具栏,所以不出现。我的常用工具推荐可以部分参考我以前分享的工具 Tier,T0 级六幻神、工具梯队和生产力(2022)。
「本地软件文件」搜索和处理
如图,面板内有 D 盘文件夹启动以及工具 Lisistary,这是个本地文件搜索和处理软件,加强版 Everthing,我以前使用太重的 FluentSearch 不够这个舒服。Lisistary 更新快,内存低,多种处理文件方式,可调用网页搜索,随时拉起本地其它文件和应用。
「常用网址」瀑布流展示
这个更不用说,我以前推荐过 Speed Dial2/ Raindrop 这些标签展示和收藏工具都已经不适应我的生产力,这些收藏工具应对大量且周期性需要调用的网址时无法兼顾和拉起,最终都沉降吃灰(比如一些无法 RSS 的网址,或者周期性阅读的论坛)。无法拉起的原因是其陈列方式难以无法舒适瀑布流展示,没有点击欲望。
Sankki 闪击工作台可以自定义 CSS,瀑布流可分类展示所有「二阶网址」(周期性使用),随时拉起和点击,Markdown 格式添加处理和阅读,极其舒服。
「常用文本/ Prompt」
这个是目前越来越显着一个需求,之前我已经分享过「AI prompt 全局工具」使用的 Quicker 动作,目前已经有新版「常用语」,可以瀑布流展示和分类你的 Prompt,并且随时修改和调用,而且更强的是其使用了特殊语法「中括号」可以用直接点击天空的形式补全和输出完整的 Prompt 内容。这是参考视频可以看看,Quicker 动作「常用语」的船新版本!
图示旁边也是一个常用文本「记忆之书」,这个也是同样使用上面常用语动作,可以输出不同形式的可自由组合和填充的文本、图片、文件等,非常强。如今文本即生产力的时代,「常用语」工具就像工厂生产线机器一样,需要随时拉起和使用。
---
最后讲讲瀑布流的好处,无论我在 Inoreader 中阅读 RSS 内容还是我上面分享的网址、常用语的展示都喜欢瀑布流式陈列。瀑布流可以更有效率地呈现所有内容,可以减少眼动状态,更重要的是瀑布流统一了不必要的 UI 风格,让所有内容都在眼下固定位置,数字时代没有什么比随时能在你眼下的东西更能激起被拉起和使用的欲望,这样很多东西不至于完全被沉降雪藏。
Reference
通用生产流范式(General Workflow Paradigm)
FluentSearch丨工具的咒语
闪击工作区写作列表
闪击工作区搜索列表
#productivity
图片
最近很喜欢我的工作面板/操作界面/魔法窗口,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下我如何使用轮盘呼出和各种瀑布流界面拉起我所有互联网内容。
核心工具:Quicker(WIN)/ Sankki 闪击工作台/ Listary
如图,界面核心包括「常用工具」陈列和呼出,「本地软件文件」搜索和处理,「常用网址」瀑布流展示,「常用文本/ Prompt」拉出和使用。当然,这些都是全局拉起,随时调用,极度丝滑,而这几个板块都是目前必不可少的互联网调用「界面」。
「常用工具」陈列和呼出
这是主面板拉起的常用工具,使用 Quicker 圆盘功能,我设置右键长按呼出拉选,非常丝滑。
常用工具包括我阅读系统的三个 RSS 容器:Inoreader/ Reddit/ X,以及 RWR 这些,输出系统平台如 Telegram/ Substack/公众号,记忆系统如 RemNote/多邻国,这些都是日开常用。但我的笔记优先级更高,已经固定在工具栏,所以不出现。我的常用工具推荐可以部分参考我以前分享的工具 Tier,T0 级六幻神、工具梯队和生产力(2022)。
「本地软件文件」搜索和处理
如图,面板内有 D 盘文件夹启动以及工具 Lisistary,这是个本地文件搜索和处理软件,加强版 Everthing,我以前使用太重的 FluentSearch 不够这个舒服。Lisistary 更新快,内存低,多种处理文件方式,可调用网页搜索,随时拉起本地其它文件和应用。
「常用网址」瀑布流展示
这个更不用说,我以前推荐过 Speed Dial2/ Raindrop 这些标签展示和收藏工具都已经不适应我的生产力,这些收藏工具应对大量且周期性需要调用的网址时无法兼顾和拉起,最终都沉降吃灰(比如一些无法 RSS 的网址,或者周期性阅读的论坛)。无法拉起的原因是其陈列方式难以无法舒适瀑布流展示,没有点击欲望。
Sankki 闪击工作台可以自定义 CSS,瀑布流可分类展示所有「二阶网址」(周期性使用),随时拉起和点击,Markdown 格式添加处理和阅读,极其舒服。
「常用文本/ Prompt」
这个是目前越来越显着一个需求,之前我已经分享过「AI prompt 全局工具」使用的 Quicker 动作,目前已经有新版「常用语」,可以瀑布流展示和分类你的 Prompt,并且随时修改和调用,而且更强的是其使用了特殊语法「中括号」可以用直接点击天空的形式补全和输出完整的 Prompt 内容。这是参考视频可以看看,Quicker 动作「常用语」的船新版本!
图示旁边也是一个常用文本「记忆之书」,这个也是同样使用上面常用语动作,可以输出不同形式的可自由组合和填充的文本、图片、文件等,非常强。如今文本即生产力的时代,「常用语」工具就像工厂生产线机器一样,需要随时拉起和使用。
---
最后讲讲瀑布流的好处,无论我在 Inoreader 中阅读 RSS 内容还是我上面分享的网址、常用语的展示都喜欢瀑布流式陈列。瀑布流可以更有效率地呈现所有内容,可以减少眼动状态,更重要的是瀑布流统一了不必要的 UI 风格,让所有内容都在眼下固定位置,数字时代没有什么比随时能在你眼下的东西更能激起被拉起和使用的欲望,这样很多东西不至于完全被沉降雪藏。
Reference
通用生产流范式(General Workflow Paradigm)
FluentSearch丨工具的咒语
闪击工作区写作列表
闪击工作区搜索列表
#productivity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优化 ChatGPT 体验丨我的网页脚本和插件使用 Combo
当我高强度使用某个工具时,我会对这个工具插件/脚本和界面样式进行折腾,进行某种程度的体验优化。这种可能有害,很多功能在产品迭代后可以替代这些,就像 Sam 提醒不能过分依赖以现有 GPT4 功能扩展作为初创业务一样,毕竟 GPT4.5 这些先进模型出来就会让这些业务直接凋零。
不过有现成的轮子直接用就完事,今天分享我现在 ChatGPT 网页端使用体验相关插件和脚本,我一直遵从剃刀原则处理这些附加内容,我不再使用相关 Prompt 商城插件这些,现在我使用全局「魔法书」以及 GPTs 这些都可以很方便处理 AI 使用相关提示。
ChatGPT 问题导航侧边栏
ChatGPT 问题目录,对你会话中所有你发送的内容进行导航,还可以折叠,更像个原生功能。
KeepChatGPT
这个非常强,最主要的两点:一是可以优化报错和警告功能,使用后确实可以输出很多长内容也很少报错,以前 ChatGPT 经常抽风。二是有个「克隆对话」可以直接点击会话中的头像,就可以直接复制文本,对于优化提问都是很有帮助,这个可以配合 ChatGPT 新功能 Quote 可以直接划取它的回复进行引用提问,如 Telegram 的引用功能。其他 UI 优化这些都很不错。当然这个插件有个 Banner 你可以使用广告拦截插件 uBlock 自定义取消,或者使用这个脚本 KeepChatGPT Disable Banner。
ChatGPT Exporter
ChatGPT 导出插件,你可以批量导出也可以用各种格式,对于演示和展览非常有用。
Prompt 全局「魔法书」
界面丨我如何丝滑地拉起我所有互联网界面和内容
AI Prompt 全局工具
这个我之前有分享,就是使用 Qucker 动作进行提示收录和发送,这个完全不需要单独的插件,因为 AI 是跨多重领域和软件的。
---
最后欢迎查看我的 Combo 系列,关于我常用工具的使用优化。
相关连接
1 Telegram 频道内容发布的工具 Combo
2 Github Combo 工具使用
3 Hacker News 的使用 Combo
4 YouTube 的使用 Combo
5 X/ Twitter 使用 Combo
6 阅读输入工具的 Combo丨翻译、总结、全局和 AI
#productivity #AI
当我高强度使用某个工具时,我会对这个工具插件/脚本和界面样式进行折腾,进行某种程度的体验优化。这种可能有害,很多功能在产品迭代后可以替代这些,就像 Sam 提醒不能过分依赖以现有 GPT4 功能扩展作为初创业务一样,毕竟 GPT4.5 这些先进模型出来就会让这些业务直接凋零。
不过有现成的轮子直接用就完事,今天分享我现在 ChatGPT 网页端使用体验相关插件和脚本,我一直遵从剃刀原则处理这些附加内容,我不再使用相关 Prompt 商城插件这些,现在我使用全局「魔法书」以及 GPTs 这些都可以很方便处理 AI 使用相关提示。
ChatGPT 问题导航侧边栏
ChatGPT 问题目录,对你会话中所有你发送的内容进行导航,还可以折叠,更像个原生功能。
KeepChatGPT
这个非常强,最主要的两点:一是可以优化报错和警告功能,使用后确实可以输出很多长内容也很少报错,以前 ChatGPT 经常抽风。二是有个「克隆对话」可以直接点击会话中的头像,就可以直接复制文本,对于优化提问都是很有帮助,这个可以配合 ChatGPT 新功能 Quote 可以直接划取它的回复进行引用提问,如 Telegram 的引用功能。其他 UI 优化这些都很不错。当然这个插件有个 Banner 你可以使用广告拦截插件 uBlock 自定义取消,或者使用这个脚本 KeepChatGPT Disable Banner。
ChatGPT Exporter
ChatGPT 导出插件,你可以批量导出也可以用各种格式,对于演示和展览非常有用。
Prompt 全局「魔法书」
界面丨我如何丝滑地拉起我所有互联网界面和内容
AI Prompt 全局工具
这个我之前有分享,就是使用 Qucker 动作进行提示收录和发送,这个完全不需要单独的插件,因为 AI 是跨多重领域和软件的。
---
最后欢迎查看我的 Combo 系列,关于我常用工具的使用优化。
相关连接
1 Telegram 频道内容发布的工具 Combo
2 Github Combo 工具使用
3 Hacker News 的使用 Combo
4 YouTube 的使用 Combo
5 X/ Twitter 使用 Combo
6 阅读输入工具的 Combo丨翻译、总结、全局和 AI
#productivity #AI
Roam Research 复兴之后丨创新、式微及其影响
https://productidentity.co/p/4-roam-research-what-comes-after
2024 年,当重新参与思考整个笔记软件复兴史,不得不回到 Roam Research,重置惊艳/狂热/式微及其持续而重要的影响力概观。这篇文章分享了 Roam 热潮之后的剖析,新一代大纲笔记界的 OG 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我的参考和观点。
Andy Matuschak 讨论过 2020 年网络笔记工具的突然兴起和加速原因,他认为这受到 Zettelkasten 在德国以外地区越来越受欢迎以及 Dynalist 进化成新一代大纲笔记软件 Roam,加持双链并普及了非线性写作和思考理念影响。这两点还算中肯,Zettelkasten 普及的这个网站分享了卢曼笔记遗产以及具体的笔记方法结构和内容,于 2013 年开始更新;这对于 Sönke Ahrens 的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涉及卢曼笔记结构也有影响,于 2017 年发布。另一点,「印象笔记」统治下的网络笔记软件昏昏欲睡,Workflowy 老牌大纲笔记软件不温不火,2016 年是个小节奏,Notion 和 Dynalist 兴起和发展,Block 可视化编写以及大纲优化。这些都催生了 Roam Research 的出现和创新,去文件夹/去结构/去分类,引入大纲加双链以及引用嵌入,重塑思考方式,普及了非线性理念,拉起笔记软件新的学习曲线。
上面文章提到 Roam 惊艳在于「它不像工具,更像是编程语言」,而且它也由小众编程语言 Clojure 创建,更加灵活。Roam 继承 Memex 的关联索引,参考 Project Xanadu 映射,基于 Zettelkasten 理念,创造出非线性时间机器。Roam Research 的大纲/双链/引用和嵌入/性能,这几个统合起来仍然震颤出独一档的记录和写作体验。这也是我这几年主力使用原因,这种亲文本设计是所有网络建造的来源,富媒体变得无足轻重。
目前来看,文档写作 Obsidian(Dynalist 作者)/视觉笔记 Heptabase/大纲双链间隔重复软件 RemNote/知识综合操作系统 Tana/人工智能笔记 MemAI,这些新一代都各有特色、优点和创新潜力,Roam 则更新停滞。但仍然的事实,亲文本处理方面,连接和纵深方式,稳定无压,这是 Roam 难得的,这也是 AI 笔记扩容时代亟需的,思考必定以某种程度回归到符号和文本,并非 Apple Notes 和纸笔系统,Roam Research 可能刚刚好。
---
The Fall of Roam
Networked thinking: a quiet cognitive revolution
Why note-taking apps don't make us smarter
相关链接
1 工具如何错误地塑造我们丨异化
2 数字花园
3 博客 2.0 时代丨知识库与数字花园
#TfT #productivity
https://productidentity.co/p/4-roam-research-what-comes-after
2024 年,当重新参与思考整个笔记软件复兴史,不得不回到 Roam Research,重置惊艳/狂热/式微及其持续而重要的影响力概观。这篇文章分享了 Roam 热潮之后的剖析,新一代大纲笔记界的 OG 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我的参考和观点。
Andy Matuschak 讨论过 2020 年网络笔记工具的突然兴起和加速原因,他认为这受到 Zettelkasten 在德国以外地区越来越受欢迎以及 Dynalist 进化成新一代大纲笔记软件 Roam,加持双链并普及了非线性写作和思考理念影响。这两点还算中肯,Zettelkasten 普及的这个网站分享了卢曼笔记遗产以及具体的笔记方法结构和内容,于 2013 年开始更新;这对于 Sönke Ahrens 的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涉及卢曼笔记结构也有影响,于 2017 年发布。另一点,「印象笔记」统治下的网络笔记软件昏昏欲睡,Workflowy 老牌大纲笔记软件不温不火,2016 年是个小节奏,Notion 和 Dynalist 兴起和发展,Block 可视化编写以及大纲优化。这些都催生了 Roam Research 的出现和创新,去文件夹/去结构/去分类,引入大纲加双链以及引用嵌入,重塑思考方式,普及了非线性理念,拉起笔记软件新的学习曲线。
上面文章提到 Roam 惊艳在于「它不像工具,更像是编程语言」,而且它也由小众编程语言 Clojure 创建,更加灵活。Roam 继承 Memex 的关联索引,参考 Project Xanadu 映射,基于 Zettelkasten 理念,创造出非线性时间机器。Roam Research 的大纲/双链/引用和嵌入/性能,这几个统合起来仍然震颤出独一档的记录和写作体验。这也是我这几年主力使用原因,这种亲文本设计是所有网络建造的来源,富媒体变得无足轻重。
目前来看,文档写作 Obsidian(Dynalist 作者)/视觉笔记 Heptabase/大纲双链间隔重复软件 RemNote/知识综合操作系统 Tana/人工智能笔记 MemAI,这些新一代都各有特色、优点和创新潜力,Roam 则更新停滞。但仍然的事实,亲文本处理方面,连接和纵深方式,稳定无压,这是 Roam 难得的,这也是 AI 笔记扩容时代亟需的,思考必定以某种程度回归到符号和文本,并非 Apple Notes 和纸笔系统,Roam Research 可能刚刚好。
---
The Fall of Roam
Networked thinking: a quiet cognitive revolution
Why note-taking apps don't make us smarter
相关链接
1 工具如何错误地塑造我们丨异化
2 数字花园
3 博客 2.0 时代丨知识库与数字花园
#TfT #productivity
productidentity.co
#4 Roam Research — What comes after a renaissance?
On mixing ideas, evolving design patterns and finding a soul
将 Mac mini 打造成便携式设备
Making a Portable M4 Mac Mini
太优雅了,最近油管博主 Scott Yu-Jan 将 M4 Mac mini、Magic Keyboard 以及一个触屏显示屏封装成了一个便携移动装置。
目前局限是缺少触控板需要配置鼠标,需要墙插电源,同时作者使用拓竹 H2D 打印机制作了这个装置套。
#productivity
Making a Portable M4 Mac Mini
太优雅了,最近油管博主 Scott Yu-Jan 将 M4 Mac mini、Magic Keyboard 以及一个触屏显示屏封装成了一个便携移动装置。
目前局限是缺少触控板需要配置鼠标,需要墙插电源,同时作者使用拓竹 H2D 打印机制作了这个装置套。
#productivity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joy-con reading mode 玩具变生产力 #productivity
plansturbation
https://x.com/iamjasonlevin/status/1918322928577593399
最近又学到个新词:plansturbation,由 planning(规划)和 masturbating (自慰)组成的合成词,意思是规划本身让人感觉到有回报从而一直陷入规划阶段无法自拔,最终逃避实际的执行和处理。
这个词主要被用来描述 Notion 这类工具,让人陷入无休止的系统构建和满足中,从未开始。它就是 productivity porn(生产力色情)衍生的更具体的词,确实形象。
Notion 适合展示和陈列,真正用于生产力建造会有太多摩擦,就像我几乎不用移动端手机进行阅读一样,「园艺师」和「建筑师」已经选择了他们的工具。
相关链接:
工具致瘾丨Productivity Porn
#words #productivity
https://x.com/iamjasonlevin/status/1918322928577593399
最近又学到个新词:plansturbation,由 planning(规划)和 masturbating (自慰)组成的合成词,意思是规划本身让人感觉到有回报从而一直陷入规划阶段无法自拔,最终逃避实际的执行和处理。
这个词主要被用来描述 Notion 这类工具,让人陷入无休止的系统构建和满足中,从未开始。它就是 productivity porn(生产力色情)衍生的更具体的词,确实形象。
Notion 适合展示和陈列,真正用于生产力建造会有太多摩擦,就像我几乎不用移动端手机进行阅读一样,「园艺师」和「建筑师」已经选择了他们的工具。
相关链接:
工具致瘾丨Productivity Porn
#words #productivity
X (formerly Twitter)
Jason Levin (@iamjasonlevin) on X
I just switched from Notion back to Notes app.
Best description ever: Notion is plansturbating
Best description ever: Notion is plansturbating